当前早稻病虫发生动态与防治意见
当前我市早稻生育期大多处于分蘖盛期。近期多雨高湿,非常有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蔓延和繁殖为害,各地要密切调查监测,及时指导防治。
【资料图】
一、病虫发生动态
1.稻飞虱
灯下监测:始见期比去年早,总体迁入量比去年同期偏高,主降区在灵川县。灵川县4月21日-5月20日诱虫量为25242头,其中高峰日5月15-19日共诱获20130头,为上年同期值3.2倍,均为白背飞虱。永福县4月1日~5月15日灯下诱获稻飞虱737头,为上年同期值2.5倍。
田间调查:5月中旬中田间虫量开始增多。第二代稻飞虱田间混合种群虫量一般为360-850头/百丛,高的1500-2000头/百丛,田间虫态以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为主。随着害虫的陆续迁入、产卵繁殖,田间害虫累积量将逐日加大,预计5月下旬中田间将出现若虫高峰期,发生程度3级,中等程度发生。
2.稻纵卷叶螟
据各县系统监测及面上调查,始见期比去年早。第二代害虫迁入量不大,未出现明显迁入高峰。当前田间蛾量一般60—260头/亩,高的为750—1100头/亩,同比去年略高。大田调查,田间卷叶率最高5.8%,一般0.5—1.3%;幼虫量最高90头/百丛,一般10—40头/百丛,田间虫量也比上年同期略高。预计低龄幼虫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,发生程度2(3)级,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。
3.二化螟
田间为害比去年略重。灵川县5月15日系统调查,幼虫量最高为8565头/亩,平均4089头/亩。兴安、灌阳等县调查二化螟枯鞘率最高19.2%,一般0.7~4.8%。
4.稻叶瘟近日系统监测及面上调查,叶瘟仅在北部县局部稻区发生,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1%—5%。近期气温适宜,降雨日偏多,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。
5.其他病虫 稻象甲、稻蓟马、稻杆潜蝇等其他病虫,也有不同程度发生。
二、防治意见
1.密切监测水稻“两迁”害虫发生情况,及时指导防控,加强早稻迟熟种、中稻的白背飞虱防治,减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。
(1)掌握在低龄幼(若)虫盛期施药。防治稻飞虱(分蘖期虫量达1000头/百丛)可选用噻嗪酮(扑虱灵)、吡蚜酮、醚菊酯等药剂。中稻秧田期每隔7-10天防治1次白背飞虱、移栽前2-3天喷一次“送嫁药”,栽插后7-10天再用药防治一次,以杀灭传毒稻飞虱、切断毒源;如田间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,可加喷病毒A或氨基寡糖素等配合使用。
(2)挑治稻纵卷叶螟,达到防治指标(分蘖期幼虫量达50头/百丛)的田块,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阿维菌素类等药剂防治。
2.二化螟:药剂可选用甲维盐、氯虫苯甲酰胺等。
3.稻瘟病:田间始见叶瘟发生时,及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,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、三环唑、春雷霉素等。
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
关键词: